支氣管擴張劑應用於氣喘發作時之控制已有相當久時間了。但許多家長仍有許多疑慮,害怕反覆使用是否會造成劑量需求增加,或是變成對擴張劑之依賴副作用,還是用久了會無效。特別是歌星鄧麗君死前手上握著的便是擴張劑,更造成了許多人的恐慌及對它的排斥。
氣喘發作其實包括了氣道的發炎反應,氣管管徑的縮小,分泌增加造成氣道之阻塞等多項表現。支氣管擴張劑作用便是在於使得氣管擴張,恢復呼吸通暢。但擴張劑本身並不具備抗發炎及減少痰液分泌之功能,所以常是運用於氣喘急性發作時緩和症狀使用,也常需配合其他藥物一起控制氣喘發作。
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徐世達說,新指引確立短效或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都無法像類固醇抑制氣管發炎,若亂用將導致氣喘惡化,故都不應單獨使用。他指出,有診所醫師無法確診慢性阻塞性肺病與氣喘,常開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給有呼吸不順、喘氣症狀者,因此延誤氣喘治療時機,也有病患未依照醫囑而長期單用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致病情加重。
衛生署藥政處科長王兆儀說,美國已建議使肺泰、使立穩等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應加註警語,不應單用或做為第一線用藥,該處已要求藥廠變更仿單、加註警語。葛蘭素史克藥廠將在使肺泰仿單加註應同時使用類固醇療法以抑制氣管發炎,且加註「非為緩解急性氣喘症狀」、應以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緩解急性發作,只待衛生署核准變更。
氣喘發作時常是在夜間,或者是在學校運動之時,是否需要立即就醫,及緩和氣喘症狀的藥物可否立即取得,常困擾著家長。若能配合擴張劑及尖峰流速量表的測定,可使得家長在判定是否需就醫上有更好的依據,也可以減少急診的機率,減緩家長心中之焦慮。
所謂尖峰流速量表,是一簡易肺功能檢測工具,在於測量病人瞬間最大吐氣速度,當病人氣喘發作時,由於氣道的縮小,因此吐氣速度亦會減慢,由此來判定氣喘之嚴重性,尖峰流速量表應於平時每日早晚各測一次,以了解個人平時最佳狀況。
攜帶型擴張劑可分成兩種,一為粉狀藥物,一為霧狀藥物。當病人氣喘急性發作時,可先投予一次劑量,若症狀無明顯改善時,可在二十分鐘後,再投予第二次藥物,可連續使用三次劑量,若沒有明顯改善則需立即就醫。若配合尖峰流速量表測量則是在氣喘發作時需測量一次,在每次使用擴張劑後,仍需再測量,若能維持在個人平時之80%以上,則無需立即就醫,否則最好尋求醫師診治,配合其他藥物控制氣喘。
擴張劑除了運用於急性氣喘發作控制外,對運動引起之氣喘亦有相當良好的預防作用。當在運動前15至20鐘前投予一次劑量,常能有效預防氣喘發作,使得氣喘病童的運動不受太多限制。
擴張劑使用上需注意之事包括了勿過度依賴擴張劑,當連續使用三次無效時,便表示單純擴張劑使用並不能緩解症狀,需要配合其他藥物才能有效控制病情,一昧使用常會導致病情延誤,此外兒童在使用時亦需詳細教導,運動後引起之呼吸急促或微喘,常在適當休息後便可緩解,並不需要使用擴張劑,以減少擴張劑之濫用。適時,適度的使用擴張劑,將可使得氣喘患者得到較佳的生活品質,以及減少急診之機會,並不需一味的排斥擴張劑。
氣喘正確用藥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