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台灣人普遍最關心的健康議題是什麼?答案:減重。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男女都有三三%左右的過重或肥胖人口。也就是說,幾乎每三個人,就有一個人體重超出標準。判斷自己是不是肥胖不再只是看體重,現在醫學上最新的健康指標是體脂肪率,即人體脂肪與體重之百分比 。
體脂肪計算公式在網路上有不同的版本,原理其實是大同小異,計算出來的結果亦相差不大,以下是加入身體質量指數(BMI)的數值來計算,其優點是有考慮到如果男性和女性的BMI相同時,計算出來的男性體脂肪率會較女性低10%;而如果體重相同的話,因為年齡上的差異,計算出來也會有所不同。實際標準的計算公式如下:
肥胖所造成的健康影響不容小覷。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主任劉燦宏指出,十大死因就有六項與肥胖相關,包括一般人熟知的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儘管許多人關心減重,也認知體重過重對健康的危害,但真正有毅力執行減肥計劃的並不多;而根據統計,減重下來的人,有九成會復胖。更別提許多人不斷嘗試五花八門的減重方式,使得體重就如雲霄飛車,數字驟升驟降,不斷在立定決心與減肥失敗的挫折中擺盪。
臺安醫院婦女體重控制班營養師林佳姿說,減肥的目的在減脂肪,但速成減肥很容易只減掉肌肉,造成基礎代謝率的降低,體重下降隨之停頓,反而帶來復胖問題,增回更多脂肪。除了增加下一次減肥的困難外,身體的組成也愈來愈差,愈來愈不健康。因此體脂肪控制不講究「一舉成功」,而要避免心猿意馬,重點在緩而持續,把體重控制看作一輩子的執著。
體脂肪測量注意事項
一般而言,男生正常體脂肪標準約在 14~23%之間,女生約在17~27%之間,年齡愈大體脂率會較高;成年男子超過25%,成年女子超過30%,就達到醫學上所謂的「肥胖」。
體脂肪之分佈可分為兩型:上身肥胖型與下身肥胖型; 上身肥胖型比較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危險,故可利用腰圍與臀圍之比例來診斷,若男性大於0.9,女性大於0.85,則為上身肥胖。皮下脂肪層具有保溫的功用,厚度增加也反映體內的脂肪增多。
正常比值:男性 < or = 1.0, 女性 < or = 0.8 |
腰圍與臀圍比值是人體脂肪分佈的指標,過多脂肪積聚於腰間與患有慢性疾病(如: 心臟病、糖尿病等)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