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想吐的原因病因及眩暈或暈眩該看哪一科?
我們幾乎都有過頭暈這種經驗,它是一種很常見的病症。造成頭暈想吐的原因很多,牽涉的病因範圍很廣,此類病人常游走於耳鼻喉科內耳不平衡、神經科腦中風或腦瘤、心臟科血壓高或心臟病、新陳代謝科內分泌失調、糖尿病或血脂肪過高、精神科失眠、恐慌或壓力以及急診室急性發作,以為得了重病。病人到底該看哪一科才能得到正確診斷和適當治療,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耽心得了什麼重病或怪病;以及游走於各醫療科之間而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一般人只要感到頭腦不舒服,就會告訴醫師:「頭暈」。事實上,種類千奇百怪,常見症狀有:快昏倒的感覺、頭重腳輕,站不穩、天旋地轉、昏沈沈頭腦不清楚。一般人也常把其他不舒服以頭暈來表達,例如:頭痛、疲倦、噁心、耳鳴、視力不清、四肢無力等。
常見頭暈的原因以及病因有哪些
- 耳鼻喉系統的原因:暈車或暈船,是內耳的平衡系統無法適應外界快速變化引起,在數小時內會改善。
- 感冒前後出現的頭暈,是前庭及耳咽管的平衡功能變差,在頭部轉動時會加重,數天內可以解除。若伴隨著聽力的喪失,或是長期耳鳴、漸漸加強的頭痛或耳痛症狀,須馬上就醫。
- 視覺系統:如視力出了問題,像是配戴不合度數的眼鏡會造成。眼部肌肉出問題,眼球不能如常轉動,造成對焦錯亂,也會導致暈眩。
- 視覺系統的頭暈在閉上眼睛後會改善。若視野缺少了某一部份,或視力迅速變差,可能是視網膜或視神經出問題,須馬上檢查。
- 神經系統的原因:腦部短暫缺血可出現。若突然有意識改變、眼皮下垂、嘴角歪斜、口齒不清、單側肢體無力,可能是腦中風,須速至急診。
- 頭部外傷後的頭暈須注意:腦傷初期沒有異狀,但可能數天到數週後,進展成顱內出血。另外若伴隨頸部僵硬及發燒,須懷疑是腦膜炎。
- 心臟血管系統:心臟或血管功能不良,血壓過高、過低可引起。特別是長期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患者,突然坐起或站起,易產生姿態性低血壓的頭暈。
- 嚴重的心血管病因問題,如伴隨著胸痛、喘、冒冷汗,可能是心肌缺氧;心跳不穩定(心律不整),造成血流供應不穩定也會造成。患者會感到心悸或胸口的嚴重不適,宜速就醫。
- 其他:飲酒、貧血、氣候改變、長期疲倦、注視螢幕、壓力過大、緊張、睡眠不足、營養不良、血糖過低或過高、藥物、電解質不平衡等,都會引起頭暈。
- 長時間在密閉空間工作,疲倦加上工作場所的不良氣體也會。少數病因是腫瘤引起的,這時應注意是否有體重變化、容易疲倦,或是其他身體不適。
頭暈的種類
頭暈的種類可以歸納成四類:
- 眩暈:即天旋地轉;外界環境會動的暈,多半出在耳朵的毛病上,少數也可能來自眼睛、小腦、腦幹或其相連的神經徑路上。暈眩發作的持續時間對病情的診斷相當重要,持續數秒鐘,且與姿態改變有關的,多為姿態性暈眩。數分鐘的眩暈加上有暫時性腦幹或小腦症狀者,可能為血管性眩暈,尤其是椎骨基底動脈循環不良,或是併有脈動(跳動)性頭痛者,可能為偏頭痛。若是數小時的天旋地轉,又有耳鳴、聽力時好時壞及耳內漲悶感時,此為美尼爾氏症(內耳積水、內耳青光眼)。持續數天的沒有其他聽力上的變化或神經上的症狀,則為前庭(平衡)神經炎。若有聽力上的變化,則可能為內耳發炎或內耳血管阻塞(突發性聽力障礙、耳中風)。病人還要注意病人是否使用耳毒性的葯物(尤其是抗生素),或是服用降血壓葯物。
- 步態不穩與姿態不穩,此種頭暈的所有「動」的感覺都是真實的,與暈眩是一種「動」的錯覺不同,又可分為兩種,一為有跌倒的傾向或向一側偏倒,另一為浮動不踏實的感覺:如腳踩棉花浮浮地,或因害怕跌倒而不敢獨自行動,前者多因為是小腦或腦幹受到影響,後者則是因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或慢性酒精中毒而引起末稍性的感覺神經不良引起,此外急性眩暈發作後,中樞神經的代償作用還未完善,也會引起步態不穩。
- 暈厥、昏倒、不省人事:眩暈會讓人不穩而倒下,但神智是清楚的和此類病人不同。暈厥的病人通常是大腦缺血缺氧所造成的,常見的有姿態性低血壓、使用過量的降血壓葯物或自主神經系統失調。若躺著不動也會暈厥的病人,則要注意是否有貧血、血糖過低或心律不整。多數換氣過度症候群的病人,也會有昏倒的病史。
- 非特異性的頭暈:這種暈眩的感覺既不是眩暈,也不是不穩感,更不是暈厥。病人不能清楚地描述自已不舒服的感覺,此種頭暈往往持續好幾個星期,甚至好幾個月之久,多數與長期的焦慮症,恐慌症有關,不過有些甲狀腺功能過高,低血糖發作,陣發性心律過快的病人,也會有此現象。
頭暈該看哪一科及處理原則
暈眩的治療要能對症下藥,心因性頭暈要找心理精神科醫生幫忙,去除壓力、焦慮、恐慌以及失眠等問題。身體生理病變的則分別找耳鼻喉科醫生治療內耳不平衡、前庭神經炎。找心臟科醫生治療高血壓、心臟病。找新陳代謝科醫生治療糖尿病及內分泌失調等。近年來神經耳科學乃一專門研究身體平衡的科學發展迅速,神經耳科醫生就成為治療頭暈最能全盤考量的醫生,也就成為看病人的主要醫生,所以暈眩要先找耳鼻喉科醫師評估!
處理原則
- 暈眩時應先到通風良好環境,補充水份、小憩片刻。
- 老人家暈眩尤其需要注意安全,因頭暈摔倒發生意外時有所聞。
- 就醫時宜詳述眩暈的症狀、特徵、時間長短,及當時併發的症狀。並回想看看最近生活的改變是否可能引起暈眩?同時攜帶服用的藥物供醫師參考。
- 症狀若在休息及服藥後未改善,需持續追蹤找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