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肝炎傳染途徑主要經由血液,如輸血、醫療行為、尤其靜脈注射(例如打營養針)等,但與B型肝炎不同的是:性行為不容易傳染C肝。c型肝炎帶原者平均的潛伏期約七到八週,臨床上的表現和B型肝炎極為相似,但是倦怠感、嘔吐及其他全身性的不快較不明顯。目前C肝病毒已被公認識引發輸血後急性肝炎的主要原因。
急性C型肝炎大部份沒有症狀,只有少部份(可能不到一成)有倦怠、茶色尿、或黃疸等肝炎症狀。然而將近八成都會變成慢。通常C型是因為肝功能異常(例如健康檢查時發現),進一步驗血才發現已經有慢性C型肝炎,而病人都想不起來過去有過急性肝炎之記錄。經過一、二十年後,部份(約二成)慢性者會變成肝硬化,而經過二、三十年,少部分會長肝癌,因此(慢性C肝雖然沒有症狀,且肝功能正常或輕微異常)仍必須定期檢查,以早期診斷肝硬化或肝癌。
C型肝炎的初始期稱為急性感染。急性通常在經過2到12週之後便告消退。不過在初期感染病毒的患者當中,有高達80%到85%的人並沒有將病毒從體內排除,因此而變成慢性感染患者。大多數慢性C型肝炎的患者都沒有任何症狀,可以過著正常的生活。不過有10%到25%的慢性患者,其病情會在10到40年之內逐漸惡化。慢性病毒感染可能導致肝臟損壞、肝臟產生纖維化組織(纖維化)、肝臟內堆積脂肪(脂肪肝)、肝臟形成結疤(肝硬化)和肝癌。病情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進行肝臟移植。
肝硬化是一種肝臟細胞受損或被殺死而被傷疤組織所替代的過程。大面積的瘢痕組織結構會妨礙血流通過肝臟,導致更多的肝臟細胞壞死和肝功能喪失。代償性肝硬化是指肝臟大量結疤,但還可以執行大部份功能;代償性肝硬化的患者通常很少會有或根本毫無症狀。
代償失調性肝硬化是指肝臟嚴重結疤,而無法執行大部份的功能。代償失調性肝硬化患者經常出現併發症,例如﹕食道和胃部靜脈曲張(血管擴張和脆弱)、內出血、腹部積水和其他具有威脅生命的潛在性的病症。他們也可能會產生可逆性的精神錯亂。
肝癌通常是在C型肝炎感染末期發展而成,一般來說需要經過25到30年。由感染C肝所引發的肝癌稱為原發性肝癌(HCC)。
目前臨床上治療C肝的標準用藥為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Ribavirin);干擾素的主要作用機轉是經由刺激免疫系統,抑制病毒複製並使遭感染的肝細胞死亡。Ribavirin則可能透過活化免疫T細胞作用,以抑制病毒複製;其單獨使用於治療C肝的效果很有限,然而與干擾素合併使用,卻有加乘的效果。若病患符合治療條件,能早期接受治療,其療效也會提高。
要避免接觸傳染C型肝炎的途徑;譬如不必要的打針、共用牙刷、共用刮鬍刀以及重複使用同一針頭做針灸,穿耳洞、刺青等。由於C肝並非由飲食傳染,所以碗筷不必分開。C肝病毒有個特色,就是它的核甘酸序列(遺傳密碼)常常會變來變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所以,到目前為止尚未有疫苗出現。C型肝炎疫苗的研發目前正是全世界醫學界急欲突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