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血壓標準值的範圍及血壓低的風險
醫學上理想的血壓標準值是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以下,而比這個正常標準值稍微低一點的話,一般不會出現明顯不舒服的症狀,不過當血壓低範圍到90mmHg、60mmHg以下時,因為流到腦部的血液不足,就會頭暈眼花、全身無力,甚至失去知覺而昏倒,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中和指出。
老人血壓低,失智風險高
血壓低除了容易暈眩、疲勞之外,另一個潛在危險是損害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增加日後罹患失智症的機率。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的老化研究發現,75歲以上老年人的舒張壓每降低10mmHg,得到失智症的風險就增高大約20%,舒張壓太低尤其和阿玆海默症有關;老年人如果持續性低血壓達2年,未來發展成失智症的機率最高。
低血壓和高血壓一樣有家族性,所以如果你家裡有人血壓低,那你也有可能低於血壓正常範圍。另外,年輕女性一般也比同年齡男性低,特別是纖瘦的女生,大多數都低於正常血壓值。但是中年之後,女性進入更年期,高血壓的比例反而比男性多。
另外血管中血液量充沛時,壓力會比較大,例如我們說吃鹽會讓血壓上升,是因為鹽裡的鈉會讓水分滯留在血管中,讓血管裡的總液體量增加,所以就上升了。相反地,如果因外傷或其他原因大量出血,或是嚴重脫水,那血管中的血液量驟減就會急速下掉。少數在經期失血量很大的女生會比較低,也有貧血現象。
其他可能造成血壓低的原因
- 心臟機能缺損或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臟收縮功能不良,無法送出足夠的血液。通常血壓低的人心跳會比較快、容易心悸,是因為心臟需要多做工,才能送出較多血液。
- 服用藥物:長期吃降血壓藥、鎮定劑等普偏會比較低,另外如攝護腺肥大的病人可能服用α阻斷劑,也有降血壓作用。如果服藥的劑量不適當,可能降得太低而引起,當姿勢突然改變,如起身太快,或由躺著到坐起或站立,血液會向下流,集中到下肢,使血壓突然下降。正常情況下,姿態改變時,身體會緊縮血管,並增加心臟流出的血液量來調整血壓,所以我們不會有明顯的感覺。但有些人,尤其是老年人的調節功能不良,當姿勢改變時,調節不及,收縮壓降低30mmHg以上,腦部血液不足,這時候突然眼前一片黑、頭暈目眩,甚至可能昏倒。
- 靜脈回流變差:醫學上稱下肢是人體的第二顆心臟,藉著下肢肌肉的收縮力量,讓靜脈的血液回流,所以長期臥床、欠缺運動、下肢循環不好,血液滯留時,回流至心臟的血液量會變少,進而心臟輸出的血液也變少,血壓就高不起來而常常低於血壓標準值的範圍標準值。
- 氣血兩虛:以中醫角度來看,氣血不足的人通常血壓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主任程惠政指出。這種體質的人容易疲累、頭暈、走路會喘、耐力差,「就像蓄電力不佳的電池,一到下午就電力不足了,」程惠政比喻說。而且因為循環不好、氣血不順,頸部肌肉還會僵硬。很多低血壓的人以為自己貧血,但經過檢查卻不一定有貧血問題,門診甚至碰過病人因抱怨脖子硬硬的,醫生就開肌肉鬆弛劑給他吃,反而把血壓降得更低,整個人軟綿綿,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坐著輪椅來求診,程惠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