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Cirrhosis)由多種原因引起肝細胞瀰漫變性、壞死,出現纖維組織增生和肝細胞結節狀再生,肝小葉結構和血液循環逐漸破壞,使肝臟變形,變硬。造成觸摸時可感覺到的堅硬症狀稱之。常見的原因是B型及c型肝炎、酗酒、脂肪肝等。如果不治療及注意日常飲食跟預防的話則會生活品質低落,而且其過程是不可恢復的,最後的治療必須要肝臟移植。
肝臟細胞由於受到損傷與死亡而產生的纖維組織索條,與再生的肝細胞結節縱橫交錯存在,解剖上可於肝臟表面觀察到硬化的突起物。肝硬化的病人,有機會轉變成為肝癌。
當肝臟發炎太厲害超過它的修復能力,這時便由纖維組織來加以修補,久了之後便形成。肝硬化的原因有很多種,大多數是由於三類肝炎(病毒性、酒精性、藥物性)演變發展的結果,另外有一小部分的是屬於遺傳性而甚少見;如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α-抗胰蛋白酵素缺乏症及 Wilson 氏病等。而在台灣最常見的則是因B型及C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然而不管是哪種原因所導致的,在臨床上的表現都差不多。
很多病人都沒有肝硬化症狀,所以若不經由定期檢查,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有。可怕的地方在於它的併發症:食道靜脈曲張,肝昏迷,腹水(有時併發腹膜炎)。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內科醫師余明隆表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肝病三部曲,是國人健康大敵。肝病在台灣特別多的原因,主要是 B 型肝炎及 C 型肝炎感染盛行;目前已知會引起肝病的肝炎病毒有五種,包括 A、B、C、D、E。其中 A 型及 E 型主要經口傳染,B、C、D 型則經由血液傳染。A 型及 E 型肝炎不會變成慢性,但是 B、C 及 D 型都可能變成慢性肝炎,甚至發生肝硬化,此外,B 型及 C 型肝炎可能導致肝癌。
最新研究發現吃檳榔也是肝病的危險因子;患有 B 肝或 C 肝的人,嗜食檳榔發生肝硬化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值得廣大的「紅唇族」引以為戒。人體正常的肝臟表面看起來是平滑的,摸起來是軟軟的。但一旦肝細胞壞死,原來的肝細胞來不及再生,便會結疤組織取代,結疤組織慢慢多起來,肝臟就愈來越硬,肝臟表面凹凸不平,好像苦瓜一樣,就是一般俗稱的「肝硬化」。
肝硬化治療首先要找出引起的原因,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患者在飲食上面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混合性飲食。每天蛋白1g/kg體重,及新鮮蔬菜水果等。一般主張食物熱量供給的來源,按蛋白質20%、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各40%分配;同時肝病患者避免長期服用對肝臟不利的藥物;在專家的指引下,採用合適的治療方法,選擇有效的藥物,不可擅自藥或者是減藥。
其實就目前來說肝硬化治療有很多方法,但是患者要選擇到正規的醫療機構接受最有效的療法,切記治療不要盲目,更不能因為其他的因素而耽誤了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