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石是腎臟病中最常見的疾病原因之一。經常是沒症狀的,因此也常被人忽略。但是當結石掉落到輸尿管時,會引起併發嶇吐、嗯心、流冷汗的劇痛。此種疼痛又被形容是比生孩子還痛的疼痛,發作之前又常無徵兆,故常使人措手不及而往急診求助。它引起的腰痛除了前述症狀外,疼痛經常由腰痛到下腹,而且遷延到陰部。有時候結石卡在輸尿管進人膀胱處,則病人經常會有解尿困難,頻尿等類似泌尿道感染的情形出現。尿液的檢查,經常會發現異常的紅血球,診斷及治療方法包括驗尿、驗血、X光檢查、藥物、開刀及飲食控制等等。血尿與腰痛一樣,不一定與腎結石成必然的關係。
它突如其來的劇痛與生產的疼痛不相上下。近年來,國人因飲食趨於豐盛及西化,導致罹患腎結石的人口日漸增多,提醒民眾,應對此症多一分認識及多一分預防。尿液從腎臟到輸尿管、膀胱、尿道的過程中,都能因某些因素,以致一些代謝廢物無法排除而沉澱產生結石。有些人結石在身,卻可能自動排出或終身不受影響;但有些人卻會因突然發生的劇痛而痛不欲生或須接受手術治療方法。
造成腎結石原因很多,通常它的發生因素與遺傳、年齡、性別、地區性、環境、氣候、新陳代謝異常、感染、疾病、藥物及飲食有關。醫學研究指出,大約有10%的人有得到的機會。其好發年齡是30至50歲之間,男性病患人數約為女性病患的3倍。有人戲稱腎結石讓男人嚐到生產的疼痛經驗。醫師警告,一旦發現需加強觀察防範,以免突發劇痛或產生後遺症。
尿液中含有許多的礦物質,如鈣離子、草酸、磷酸、尿酸等。當身體缺乏水分時,腎臟會儘量將水分保留在體內,使尿液量減少,導致尿液中的鈣離子、草酸、磷酸、尿酸等物質濃度升高而形成結晶,若結晶漸漸變大便成為結石。通常體積很小的腎結石會隨尿液排出,患者並不會察覺到存在。但若結石較大或卡在某些不易排出的部位時,可能會阻礙尿液的排除,使患者感到極度的疼痛。除了飲水不足或失水過多易造成尿液中的礦物質濃度過高形成腎結石原因之外,下列因素也可能提高人體形成結石的風險:
典型的腎結石發作時,腹部某側會產生劇烈的疝痛、刺痛感,並向後腰、會陰及鼠蹊部放射出疼痛感,病人會覺得走路比坐著舒服。有些病人還會伴隨面色蒼白、直冒冷汗、情緒不安、噁心嘔吐或血尿等症狀,有時也會有反射性無尿現象產生。
劇痛的產生是因為結石將由腎盂掉入輸尿管,引發輸尿管阻塞,以致腎盂,或輸尿管的平滑肌產生強烈收縮而引起劇痛,須等到結石排出體外,疼痛才會停止。通常較小的結石可能隨尿液沖出體外,但也因此擦破輸尿管黏膜而產生血尿。至於那些無法自然排出體外的結石,則可能存在輸尿管、膀胱、尿道等處,形成泌尿系統結石。
當結石停留在泌尿道很久之後,將引起水腎症、膿腎症、輸尿管炎、膀胱癌或尿道發炎、浸潤、膿瘍等後遺症。哪些人要警惕腎結石?包括:
此外,居住在罹患率高的地區或氣候乾熱地區的人、經常在乾熱環境下工作者、經常不愛活動或是運動流汗後沒有補充水分的人,都是腎結石的高危險群,醫師呼籲提高警覺,加強健康檢查與保健養生,可減少罹患的機會。
診斷檢查包括驗尿、驗血、X光檢查(腎、輸尿管、膀胱)及超音波檢查腎、尿道等。確定自己或家人罹患時,最好在醫師的指示下進行飲食節制、服用適當藥物或經由震波碎石術、開刀將腎結石排除。如果是因其他疾病引起的更須找出病源,對症下藥治療。要看哪一科醫師?除了因劇痛趕緊至急診室外,常有人掛腎臟科的門診。一般而言,結石的診斷在泌尿外科或腎臟內科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但處理和治療是由泌尿科醫師執行,至於開刀要住院幾天要看手術方法及嚴重程度而定。
此外,發作後有50%的人可能在5至10年內再度發作,所以千萬不要疼痛停止後,就以為已經痊癒。若結石由尿中排出或取出後,不宜立刻丟棄,應留做檢驗分析,以協助找出發病的原因,避免更多的結石形成。據統計有80%的結石與飲食有關,因此為了避免腎結石及突發的疼痛,民眾應多了解預防飲食之道以確保腎及泌尿系統的健康。
要防止首先須從改善飲食做起。據研究發現,有八成的結石是來自飲食中的鈣和草酸鹽所造成的。因此醫學專家認為,改變飲食習慣可能降低腎結石的罹患率及復發率。營養師建議病患或高危險群者應多注意下列的飲食原則:
除了以上的飲食原則之外,也須觀察家中飲水的含鈣量或其他礦物質鹽類是否太高,如果過高則必須選擇礦泉水或其他較安全的水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