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 新北市 台北市 桃園縣 新竹縣 新竹市 苗栗縣 台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縣 嘉義市 台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宜蘭縣 花蓮縣 台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基隆市汽車旅館,飯店,民宿,溫泉會館,渡假村及休閒農場
基隆市是位於台灣東北部的一個都市,為中華民國實際管轄區域的三個市之一,古名雞籠,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其為台灣最北端的都市,境內的基隆港又是北台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台灣頭」與「台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人口約38萬人。全市百分之95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的平原與東海毗鄰。其都市發展起始於清治末期,在日治時期因港口開發而興起,人口曾躍居台灣第四;但由於市區與港口發展腹地受限、加上鄰近台北,今日已發展成為台北都會區重要之衛星都市。
基隆市是台灣最北的城市與海港,下雨的日子奇多,廟口小吃的種類也奇多。面積小巧,卻得一口氣掌管7個外島,特產是東北季風和砲台。中正公園裡,白衣觀音大士聳立山頭俯視大地,和平島上可見豆腐變岩石,八斗子的海鮮與夕照皆可忘憂。
基隆市的地勢多丘陵而少平地,東側及西側各被基隆火山群及五指山山脈環繞。市內的平地主要聚集於基隆港沿岸、海岸線及基隆河河谷一帶,其餘地區大多為山坡地所密佈;全市山地雖然普遍不高,但大多為陡坡,對城市的發展與擴張造成很大的阻礙。丘陵地遍布的影響,導致基隆市的住宅區大多位於丘陵地上。從市中心到周圍的山坡地到處佈滿各式建築,而市郊的丘陵地上更可見到處聳立新式的公寓大廈群。
位於市區南側的獅球嶺,為基隆對島內城鎮聯繫的必經之路,而以獅球嶺為中心左右延伸的丘陵地,構成了基隆市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獅球嶺以北為市區及港口所在,是基隆市的精華地帶;以南則為基隆河河谷,碇內、暖暖、八堵、七堵、六堵、五堵等市街聚落皆沿河而建。昔日台灣東西部交通不便的年代,基隆河因著水利之便而成為重要的交通路線,河岸的各個聚落因而崛起;而今日,基隆河谷仍為基隆市對外聯絡的主要通道,縱貫公路、中山高速公路、萬瑞快速公路、縱貫鐵路及宜蘭線鐵路皆沿著基隆河岸興建。
沿海風景包括:基隆嶼、北方三島(棉花嶼、花瓶嶼、彭佳嶼)、和平島、基隆港港埠景觀、八斗子海濱公園、望幽谷、長潭里潮境公園、仙洞巖、外木山海岸;陸上景觀包括:獅球嶺、紅淡山、情人湖、暖暖基隆河壺穴景觀、暖東峽谷、泰安瀑布、姜子寮山、瑪陵、友蚋溪谷
基隆文化中心的現址原為小山丘,日治時代於山丘上建有「公會堂」,與今日的市政府建築相鄰;進入民國時代之後,又在同位置上擴建為「中正堂」。1980年代前後,市政府為了建造現在的文化中心建築,才將這座小山丘夷平。日治之前,這一帶稱「鱟穴仔埔」,有相當數量的「鱟」在此生活,據說天氣變化時,鱟群會離水爬到陸面。現在基隆內港的東岸與西岸之間本為礁岩密佈,最大的兩座,各取名為「鱟公」及「鱟母」以為相配。日本人築港時將這些礁岩全部炸除,而有了現在廣闊的港灣。
在火車站前的小艇碼頭有遊艇提供遊覽基隆港的服務,在此還可以搭遊艇出外海至基隆嶼一遊,從外海遠望整個北海岸。另外在外木山和瑞芳深澳等漁港有海釣船服務,約傍晚時分出海,次日清晨六點回航,可以垂釣一整晚或欣賞海上之夜景。為數眾多的砲台群,是基隆另一個特殊的景觀。基隆港周邊的砲台數目居全台之冠,修築的時代從清治時期到日治時期皆有,環布在港區周邊的丘陵上,依照清代及日治時代的防衛策略而有不同的佈局。現在這些砲台經過整修,皆已開放讓公眾參觀。